国语→ ★★
大陆漂移动力学公式与原理,大陆漂移既是地球自转变化的原因也是自转变化的结果 长江中游地区除荆蛮族群外应该还有一大族系,并参与了河南早夏的形成
大洋岩石圈地幔,软流圈,板块俯冲带,贝尼奥夫带,幔汁流体挥发份,幔源油气新型关系广东土著溯源:西樵山文化人群的主体很可能是F5下游的CTS1642(Y7080)
俯冲带幔源流体挥发份在油气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新石器早期,曾存在一个yO3陶罐农耕人群北进,北方yN细石器采猎族群退缩的过程
地幔对流驮载大陆漂移机制百年挂科还有没有得救?从中原出现的良渚玉文化等因素分析F492支系的年代与源头
日本地震无法预测,在一定程度上与和达清夫错误判断震源带性质有关从古DNA说西辽河地区的古族群更替
沉船冒泡原理--地球热点岛链的形成可能与忒伊亚残留核有关中国东部新石器时代玉文化的源头及早期传播主力可能是东北的C3*族群
用人脑"AI"出来的宇宙模型,可能是最具自洽性的宇宙模型 关于汉藏同源,父系同源比例只有13-15%,汉藏同源主要体现在母系
岩土工程:几种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高山族祖先yF706和mtE1在1.4-1.3万年前末次主冰期低海平面时迁徙台湾
历史钩沉,唐大中五年(851)状元是莫宣卿还是李郜?说说万年中华文明的可信性
近来“急先锋”激动起来的时候也是没个谱,对于夏都位置,在实施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砸盘的基础上,多地开了花,甚至说跑到了蜀地三星堆、陕北石峁遗址等。按我2016年的观点,口--二里头--偃师商城遗址古线粒体高频D5具有延续性,反映夹在中间的早夏应在河南本部几份古DNA数据看夏商 安阳殷墟是晚商、偃师商城是早商已是铁定,只是对商族的来源有分岐;二里头是晚夏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只是对早夏及夏的源头有争议,有说陶寺晚期是早夏、有说夏源自良渚后人父系是O1、有说夏来自石家河文化、有说夏来自晋南一带,也有说夏就在河南本地,并指王湾三期、登封王城岗、新密新砦就是早夏遗存。从已有的河南山东一带的古DNA来看,山东广饶大汶口文化遗址(4800~4500aB.P)、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1750~1500BC)、偃师商城遗址(1600~1400BC)的古mtDNA表现有相当好的延续性,而其与长江中游地区及江浙一带人群则有较大差异。广饶大汶口文化遗址4例父系单倍群当中有2例是N,母系10个样本都是D5(据Yu Dong等);二里头28例古mtDNA,D5比例最高,达32.1%,其次为D4及B4a,各占17.9%(据刘皓芳baiyueren);偃师商城遗址17例也是D5比例最高,达29.4%,次为D(xD5,即D4)占17.7%,再者是G2a占11.8%(据桓晨)。可见,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期,河南山东一带人群线粒体一直是以D5占优势,D5的源头很可能是东夷两昊集团。在炎黄华夏集团打败兼并两昊集团过程,有较多的华夏族群父系替代了两昊集团的父系,当中广饶父系两例N表示来自西部关中地区,而两昊集团的母系D5却有更多的留在河南山东一带;到了夏代晚期的二里头文化人群,D5比例仍然相当高,显示当地母系单倍群具有延续性,其次是D4及B4a也有较高比例,D4及A、M8a、M*等可能来自早期华夏人群的东迁,而B4a及N9a、F1a、M7b、M7c等不排除来自华中地区或江浙一带;到了偃师早商时期,D5、D4依然是主导,北方偏北成分G2a、A、Z、M8a、M*等比例增高,而南方成分B4a、F等显著减少;到了殷商时期,母系单倍群的来源更北,偏于狄系类型,推测来自于晋北冀北地区。即:夏族群主体源自河南本部,可能有南方人群混入,强势北迁可以男人为主导;早商是在夏族群的基础上形成,偏北成分增多;晚商平民主要来自河北方向。D5背景值:现今人群D5比例,中国东部7.1%、东南5.6%、西北3.0%、西南2.6%;baiyueren所作的D5频率分布图显示,现今人群的D5高频区仍在河南山东一带。(mrbosh.主体内容写于2016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