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图文数据转载:

2

    西南少数民族主要由六大族群迁徙、融合演变而来:①.本地古老原住民D-Yap、F-M89、K-M9(N)、O3*等,源于从南亚进入云南的最早东亚人祖先,年代早于2万年前;②.从广西西徙的瓯骆O2a-M95、O*,最早西徙大概在1万至7千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几千年来汉人占领岭南过程加剧;③.从西北南迁的羌戎O3e-M134、O3*等,最早南迁约在5或7千年前,秦汉时加剧;④.从长江中游迁来的荆蛮O3*、O3d-M7,发生于炎黄打败蚩尤及尧舜禹打败三苗之后,最早发生在4.5~4千年前;⑤.源自广东的百越O1a-M119,与几千年来汉人占领岭南有关;⑥.有史以来混入北方汉人O3e-M134、O3e1-M117、O3*、K-M9。(MRBOSH.2008.10.26)

d
 

 

东亚人群C系频率分布

《单倍群C在全球的分布揭示人类出非洲的早期历史以及定居东亚的过程》摘要大意:详尽地研究了Y-SNP单倍群C的分布。结果显示,尽管分布很广泛,单倍群C的各个下游单倍群有不同的分布,都经历过长时间的隔离。在东亚,大致按照自南向北,自东向西的一个扩散过程。单倍群C的系统发育结构支持经由印度洋海岸的走出非洲模式,是早期定居东亚的现代人父系单倍群。单倍群C在东亚向北的扩散,开始于约4万年前,沿海岸线迁徙并在约1.5万年的时候到达西伯利亚,并最终到达美洲西北部。(-分子人类学论坛.ranhaer)

发表:http://www.nature.com/jhg/journal/vaop/ncurrent/abs/jhg201040a.html

总结:(mrbosh)
①.南方汉族及南方少数民族频率较低,北方汉族频率较高,北亚人群出现高频;
②.南方汉族、北方汉族、南方少数民族大部分为C3*,少量C*,几乎没有C3c,C3c只见于北亚人群;
③.长江下游上海、江苏、安徽一带频率较高,暗示着C3*沿海岸向北迁徙途中在长江口有一个向内陆迁徙的分支,土家族、侗族、水族、罗城仫佬族有较高频率,可能与这个分支有关,或者他们当中有的是原先江浙一带於越的遗民。
 

北亚人群C3频率(表)及C3d-STR结构图(右)

来源:昆明动物所揭示越南南岛语族人群的父系遗传历史

发表:国际开源刊物《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 >>>

Cham-越南占族、Kinh-越南京族(越族)、Lao-老挝人、Thai-泰国人。

老挝人有12.0%的O-P191*(M175*,也有可能是P31*)及12.0%的O-M122*(xM324,可能是F742)。推测源自盛冰期岭南南迁人群。

越南京族及占族分别有9.2%及6.8%的O-P200*(M324*)。可能源自盛冰期岭南南迁人群。

泰国人、越南京族、越南占族分别有11.8%、6.6%、3.4%的O1a1-P203。泰国人的P203可能与几千年前孟高棉族群受中国侗台人群同化有关(泰佬民族),越南人的P203可能与西瓯南迁有关。老挝人没有P203,可能属孟高棉族群。

C-M216*、C-M217、F-M213*、K-M9、O-M175*应为首批从中东-印度迁来中南半岛人群的后裔。部分O-M175*(可能是O2-P31*)及O-M122*、O-P200*(M324*)应是盛冰期岭南南迁人群的后裔。这些表明,在中石器时代孟高棉祖先从岭南迁入中南半岛前,中南半岛更早还生活着旧石器晚期先民。在母系单倍群方面表现得更充分。

中南半岛这些人群缺D;N低频;K(xO、N、P)有一定比例;缺M110说明其诞生地很偏东在华东沿海。

--分子人类学论坛.198401的帖sahaliyan提供的原文下载


 
原文>>>,PDF阅读或下载>>>;原Excel数据来自人类学在线.蓝海论坛.燕然山
 
https://www.biorxiv.org Prajjval Pratap Singh, Shani Vishwakarma,et al. Counting the paternal founders of Austroasiatic speakers associated with the language dispersal in South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