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及演化问题十六辩

地学演绎 莫如波 2003.82004.1

  16.方的风化作用与化石、石器的保存
  
15.中国是否曾存在过一种先前晚期智人?
  
14.几个疑惑不解的问题
  
13.江人身份可疑
  
12.推断古人类东渡日本的最早时间约在3万年前
  
11.现代人的祖先可能有食人的习性?
  
10.克罗马农人与尼安德特人超级擂台争霸战简况虚构
  
9.广东封开黄岩洞、罗沙岩、峒中岩动物群化石及古人类遗存
  
8.北京猿人与南京猿人可能属不同进化度的两个种,南京猿人与现代人的祖先更亲近?
  
7.中国古人类与尼安德特人有过基因交流?
  
6.吴新智教授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分馆的讲演文摘
  
5.从远古时代开始,中国的人口约有多少?
  
4.是气候变冷促进了人类大脑的发育吗?
  
3.闲聊:古人类曾坐外星飞船从非洲迁徙到中国
  
2.认识人类起源说
  
1.与东亚古人类非洲起源说不相符的情况

  16. 南方的风化作用与化石、石器的保存MRBOSH
  北方的山区,往往是山脊陡峭,岩石裸露,冲沟两旁到处是悬崖峭壁,如本人所到过的山西南部中条山、陕西的华山等,这是由于北方的气候较为干燥,化学风化作用不强所致。而南方的山区则不是这样,天然条件下,人们很难找到岩石的露头,由于热带、亚热带炎热多雨,化学风化作用十分强烈,所形成的山体往往呈浑圆状,坡度较缓,表层大部分为风化粘土所覆盖,植被发育,土壤及地下水往往具偏酸性(PH值5.5~6.5)
  就拿海南岛北部的火山玄武岩来说,除了年龄不超过1万年的全新世火山岩其表层风化较弱外,几万至十几万年前晚更新世火山岩表层风化红土的厚度可达几米,而几十万年前中更新世玄武岩风化红土层的厚度可达十几米。也就是说,由于大气降雨和地下水中CO
2的侵蚀作用,以及表层植被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几万年到十几万年的时间里,几米至十几米厚的坚硬岩石就被风化成红土。在其它岩石区,岩石中抗风化能力弱的矿物首先被风化为高岭石等粘土矿物,石英矿物及硅质岩石残留了下来,形成了含石英砂砾的粘土层,如花岗岩的风化残积土等。
  在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下,在表层,抗风化能力弱的钙质化石(或骨骼遗骸)及非硅质石器是很难被保存下来的。在裸露条件和一般的埋藏条件下,化石会很容易被溶蚀分解,如花岗岩等岩质的石器也由于长石的分解而崩解,仅有在那些地下水不具侵蚀性的埋藏地点,石器才被保存下来。
  对化石、石器产生溶蚀破坏的主要因素为大气降雨中的CO
2和地下水中由植被微生物起源的CO2。然而,当地层中含有大量的溶性盐类矿物时,就可以把水中的CO2消耗掉,使继续下渗的地下水丧失侵蚀能力,下伏的化石和石器就可以被保存下来。具备这种条件的就是喀斯特溶洞了,大气降水中的CO2在下渗过程中消耗于对石灰岩CaCO3的分解,则 CaCO3+CO2+H2O→HCO3-+Ca2+。过程同时使下渗的地下水钙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含量增高并可达到饱和状态,地下水的PH值常为7~8,当深部地温升高和遇溶洞压力降低时,重新发生CaCO3沉淀并形成钙华。地下水不但不对溶洞中的化石、石器发生溶蚀破坏,形成的钙板层、礓状钙质胶结层等还对化石、石器起到保护作用,则 Ca(HCO3)2→CaCO3↓+CO2↑+H2O。
  其它类型的地层、洞穴、或露天条件下,化石与石器被保存下来的可能性就甚微,青铜器、铁器的保存会受到同样的影响且更容易被腐蚀掉。要湿热地区产出如非洲干燥地区那样多而完整的化石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仅以化石、石器出土的多少来判断古人类的繁荣程度和居住环境说不定是一种偏见。

  15. 中国是否曾存在过一种先前晚期智人?MRBOSH
  最新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人类基因》发表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俄罗斯科学学会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为现今全世界60多亿人起源于大约7万年前的几千位非洲祖先
  假如点成立,必须还有一次灭绝事件把先前的古人灭绝了,否则,新人是如何把大量的古人取代了?根本无法想象!
  地质资料显示,约在7.5万年前,印尼的苏门答腊发生了一次第四纪规模最大的火山喷发,也在此时,全球进入了末次冰期的早冰期。从虱子的基因分析也显示,人类是在7万年前才开始穿衣服的
  6~4万年前,现代人的祖先-晚期智人已经遍及了亚欧大陆,可见这几千位非洲祖先的繁衍、迁徙和扩散速度是相当快的。
  现在反过来问:非洲"老智人"在16万年前已经在非洲出现,既然迁徙扩散速度如此之,为什么不可以在欧亚大陆存在10~7万年前的先前晚期智人?要是说广西柳江人,广东封开罗沙岩人牙化石、内蒙河套人新的测年数据认为,河套人的年龄大于7万年就是这种先前的晚期智人遗存,你认为会有什么不妥?原先存在于亚欧大陆的早期智人会不会阻挡着先前晚期智人的扩张?
  设想中的“先前晚期智人”同为非洲“老智人”的后代,与现代人的祖先-晚期智人的特征很相似,但在7万年前灭绝了。如果这种先前晚期智人不存在,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则更令人困惑。

  14. 几个疑惑不解的问题MRBOSH
  1、中国古人类演化在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早期一直是很延续的,且形态上具有共同特征,就是在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很多特征都具有沿袭性。尤其是距今30~1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十分丰富,可谓是“人才济济”,且越是往后越繁荣。可是,过了10万年前以后,情况嘎然而止,到目前为止,极少发现距今10~5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具戏剧性的是,到了距今约5万年前,从南到北,新人(晚期智人)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与10万年前的中国古人及尼安德特人相比,新人不出现印加骨。这些是为什么呢?这种演化(化石)的中止不是发生于苏门答腊火山喷发时的7.5万年前,而却发生在10万年前,究竟是什么事件使中国地区的古人类演化在10万年前就出现了中止?
  
2、也正在10~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占据了欧洲-中东-西亚一带的广阔区域。在此期间,该地区除了尼安德特人外还有没有其它欧洲古人的延续种?尼安德特人是个很进步的人种,它究竟是欧洲直立人或早期智人的延续种,还来源于非洲的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取代了当地的早期智人或直立人?是延续还是灭杀?
  
3、如果晚期智人起源于非洲,具有解剖学意义的晚期智人大约在16万年前已经在非洲出现,但为什么东亚及欧洲的晚期智人到了5万年前才出现?难道是尼安德特人阻挡了非洲智人向欧亚大陆的扩散?如果是7万前的火山喷发事件消灭(或削弱)了欧亚大陆的早期人类,在灭绝事件发生之前的10~7万年前,非洲和中东之外的其它地区有没有的晚期智人存在?在尼安德特人被大自然削弱之前,晚期智人有没有扩散到非洲和中东之外的其它地区?柳江人和
7.9万年前
的封开罗沙岩人牙是否可能属一种先前(10~7万年前)的晚期智人?

  13. 柳江人身份可疑MRBOSH
  从化石形态特征判断,柳江人被认为属晚期智人,由于它是被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它很可能就是现代东亚人、美洲印第安人的最早祖先。
  柳江人的年龄:在出土化石上方约1米的钙华板,铀系法的年代为距今67±6千年,柳江人化石的年代还应比这年龄老些;最近王頠对遗址钙板层铀系法测年,认为年代介于距今7万年至13万年之间或更早。有人认为柳江人的年龄已超出晚期智人的年代范围。
  近期有人类基因学认为,现代人的祖先大约起源于16万年的非洲。大约的7.5万年前,人类曾遭受过一次灭绝事件,现代人的祖先都在非洲且仅剩下几千人。如果现代东亚人起源于7万年前的非洲,考虑到从非洲到亚洲的迁徙需要时间,出现在亚洲的晚期智人不应超过7万年前甚至更晚。但上面所说的柳江人的年龄几乎可以肯定超过7万年。
  如果人类基因学的人类非洲起源说成立,柳江人就可能不属现代中国人的直系祖先。它可能属灭绝了的生活在中国南方的早期智人或较先前的一种晚期智人。柳江人头骨的枕部有一块馒头状隆起,此特征常见于尼安德特人头骨中,这是否可以说明柳江人是与尼安德特人有过交流的早期智人呢?

  12. 推断古人类最早东渡日本的时间约在3万年前(MRBOSH)
  日本考古专家藤村新一自埋石头,伪造几十万年前古人类遗迹事件曝光,令世人愕然。
  古人类东渡日本的最早时间会在什么时候呢?我认为是在约3万年前。
  古人类东渡日本必需具备两个条件:
  1、低海平面,日本与大陆相连,缺乏渡海能力的古代人才能跨越。能满足这个条件的,只有出现于地球的冰期。
  2、冰期,古人类有能力抵御严寒,能移居至较高纬度的朝鲜半岛等地区
  虱子基因研究显示,人类在7万年前才开始穿衣服,大于7万年前的冰期,赤身裸体的古人是难以移居于高纬度寒冷地区的;中国的古人类化石也显示,7万年以前的冰期,古人类化石仅出现于秦岭以南的中国南方。由此推断,古人类不可能在7万年以前的冰期东渡日本。
  约在7万年前全球进入了末次冰期的早冰期,当时全球海平面约比现在低80米左右,按理,古人类此时是有机会东渡日本的,但根据人类基因学等观点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7万年前几千位非洲祖先,这些祖先显然是不能在早冰期就能到达中国并东迁日本(假设现代人非洲起源说成立)。
  4~6万年前,进入到末次冰期之间冰期,当时海平面仅比目前低40~60米,这使古人不能在此时段东渡日本。
  因此,具备了抵御严寒能力的晚期智人,能东渡日本的时间只能发生在3~1.5万年前的末次冰期之主冰期。

  11. 现代人的祖先可能有食人的习性?(据中新网等
  推测,晚期智人替代早期智人过程可能存在人吃人现象,早期欧洲-中东-西亚一带的尼安德特人说不定是被后期来自于非洲的克罗马农人吃掉的,是穷追不舍的捕食才可能导致尼安德特人约在3万年前灭绝,这种方式也可能是中国新人替代中国古人的一种方式。
  究竟7万年前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直系祖先有没有这种可怕的食人习性呢?答案是不能完全否定。
  日美两国科学家在2003年6月12日发行的英国权威自然科学杂志《自然》上刊发了一篇轰动全世界的论文,认为1997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是大约16万年前进化成现代新人之前的头骨化石。在挖掘现场,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头盖骨碎片和其它七个类人头骨化石的牙齿,还有数量惊人的河马骨头、鱼骨化石和640余件加工过的石器,包括石斧、石片和极其罕见的石刀。其中,在第二个成年人头骨化石上,可以清楚看到工具反复刮过头骨的痕迹,这跟自然腐烂后头骨的痕迹显然不一样。在孩子的头骨上,也能看到锐利石块刮砍头骨的痕迹,孩子头骨的颅部显然被人用钝器砸开,这个头骨还有肌肉腐烂后被人反复磨擦的痕迹。还有,挖掘现场附近没有发现其它的尸骨,这说明头骨显然与躯体分了家。
  对于这种现象,科学家们分析了两种可能:一种认为这是古人类对死者的敬仰之意。因为直到今天新几内亚还有少数部族人把先人的头骨供起来,以示尊敬。第二种设想就可怕多了,那就是人类曾经有过人吃人的现象。这些头骨是被人吃了肉后的战利品。(据中新网
.
16万年前头骨化石研究显示人类直接老祖来自非洲)

  10. 克罗马农人与尼安德特人超级擂台争霸战简况虚构MRBOSH
  背景:晚更新世早期,尼安德特人占据着西南欧洲-中东-中亚的广阔区域,非洲老智人也扩散到了中东地区,如9.2万年前的中东卡夫扎人和斯虎尔人。7.5万年前印尼苏门答腊火山喷发,处于高、中纬度的古人类遭受了灭顶之灾,尼安德特人此时奄奄一息。地处赤道、低纬度地区的非洲老智人尽管也损兵折将,但总算躲过一劫,相对还有所壮大,他们走出非洲,一支克罗马农人走向欧洲,另一支走向亚洲。从此,克罗马农人与尼安德特人在中东至欧洲区域的超级擂台争霸战拉开序幕。
  决战者:尼安德特人,身材较高大,脑容量达1300~1600毫升,四肢粗壮,耐寒能力强;克罗马农人,身材也较为高大,脑容量达1300~1700毫升,身体较为瘦长,喜暖。
  决战者来历(起源):尼安德特人可能起源于欧洲晚期直立人,所属为早期智人,生存年代约为距今13.5~3万年前,分布于西南欧洲、中东、中亚一带,为擂台战之地主;克罗马农人,起源于非洲,属非洲晚期智人,生存于距今约16万年前至今,为向欧亚大陆的挑战方。
  决战时使用的工具:尼安德特人主要使用莫斯特石核技术,克罗马农人主要使用窄石叶技术。
  双方决战时段:7~6万年前为克罗马农人进入中东、东欧的准备阶段,6~5万年前双方交战开始于中东至欧洲东部,然后双方从东欧打到西欧,最后之绝战结束于2.8万年前,整个争霸战大约持续了4万年。
  争霸战结局:经过几万年的拉锯战,间冰期克罗马农人扩展到了北方,冰期尼安德特人又扑回到了南部中东地区,最后结果是克罗马农人获胜,他们拥有了整个欧洲,最后和自己来自于非洲的兄弟一起霸占了整个地球。

  9. 广东封开黄岩洞、罗沙岩、峒中岩动物群化石及古人类遗存(据刘尚仁等
  三个喀斯特洞穴都位于封开县的河儿口镇,相距仅25km。省博物馆、中山大学、县博物馆等对洞穴进行了空前的科技密集型研究,获得丰硕成果。由于中国地区10~5万年前阶段的智人化石(遗存)稀少或欠缺,相对延续的封开晚更新世智人化石(石器)就更显稀罕,有利于晚期智人起源的研究。由新到老:
    1、黄岩洞古人类遗存:至今黄岩洞已发掘出两个晚期智人的颅骨化石,有数百件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化石14C年龄值为 11930±200 a,扣除影响因素,合理年认为是 10145±200 a
   
2
、罗沙岩:1989年冬,宋方义、张镇洪、邓增魁等在对罗沙岩西支洞底的发掘中,获得土层剖面自上而下为:
    5)表层粘土:厚约1520cm
    4)礓状钙质胶结层:出土石制品、少量动物化石、一颗人牙化石,厚2040cm。该层动物牙齿的铀系法年龄为 22.4±1.6 ka
    3)土黄色亚粘土,内含磨圆度较好的砾石,出土少量动物化石、石器,厚3040cm。化石测龄为 48±5 ka
    2)褐黄色粘土,富含动物化石,除见黄岩洞动物群化石目外,还有食虫目和翼手目化石,出土3颗人牙,厚3540cm。动物化石测龄为 79±15 ka罗沙岩动物群化石反映的是较现在温凉干爽的末次冰期气候;
  (
1)灰白色间有黄色夹层的粘土,厚0.50.6米,无化石,下伏
石灰岩。[1、2]
  
3
、黄岩洞:在黄岩洞西支洞洞底的钙质胶结的土黄色粘性土中,发掘出黄岩洞动物群化石,计有6182430个种,包括灵长目、啮齿目、食肉目、长鼻目、奇蹄目、偶蹄目等多种哺乳动物化石,该类化石的铀系法测龄为 136±9 ka,该粘性土可见厚度0.85米,未见底,未发现人类化石
[2]。动物群反映的气候较现在温凉干爽,属倒数第二次冰期(170125 kaB.P)之晚期气候。
  
4
、峒中岩:在主洞厅东侧出土的峒中岩动物群化石有6172121种,包括灵长目、啮齿目、食肉目、长鼻目、奇蹄目、偶蹄目等哺乳动物化石;两颗古人牙化石(齿冠长11.4mm、宽10.7mm)。动物群化石测龄为 148±13 ka
[2]。动物群中适应潮湿温暖环境的种类不少,如水鹿、水牛、巨貘、中国犀、猕猴等等;但适应于温凉甚至偏冷气候者更多,如金丝猴、大熊猫、德氏野狸、纳玛象、豪猪、黑鼠等等;也有个别是喜欢干燥环境的,如最后斑鬣狗;其余种属多为广栖性[3]。所属种群所反映的气候与倒数第二次冰期(170125 kaB.P)相吻合。

 广东封开县黄岩洞、罗沙岩、峒中岩的动物群化石[1]
化石黄岩洞罗沙岩峒中岩
灵长目安氏猕猴,丁氏鼻猴,猩猩安氏猕猴,猕猴,丁氏鼻猴猕猴,鼻猴,智人
啮齿目黑鼠,褐家鼠,小鼠,华南豪猪,豪猪,竹鼠黑腹绒鼠,库氏小鼠,卡氏小鼠,大林姬鼠,爱氏巨鼠,竹鼠,鼠科(未定种),扫尾豪猪,华南豪猪黑鼠,华南豪猪,扫尾豪猪
食肉目大熊猫洞穴亚种,古爪哇豺,西藏黑熊,猪獾,大灵猫,虎,水獭,狐,鬣狗大熊猫洞穴亚种,古爪哇豺,猪獾,西藏黑熊,沙獾,大灵猫,鼬科,最后鬣狗,虎,狐大熊猫,西藏黑熊,鼬科,獾,鬣狗,猎豹,虎
长鼻目东方剑齿象,纳玛象东方剑齿象,纳玛象东方剑齿象,纳玛象
奇蹄目华南巨貘,中国犀华南巨貘,中国犀,犀华南巨貘,中国犀
偶蹄目南方猪,野猪,水鹿,麂,獐,羊,水牛,野牛南方猪,野猪,水鹿,麂,羊,水牛,野牛南方野猪,野猪,水鹿,斑鹿,赤麂,水牛,野牛,羊科
食虫目微尾#(鼠旁句),小麝#,长尾#,
翼手目大马蹄蝠,中马蹄蝠,高鼻菊蝠,毕氏菊蝠,大耳菊蝠,鼠耳蝠,蝙蝠(不定种)
铀系法测
年(ka)
136±979±15、48±5、22.4±1.6148±13
气候判断倒数第二次冰期晚期末次冰期之早冰期、间冰期、主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晚期

  文摘来源:
  
[1].刘尚仁,刘瑞华.
广东封开的几种特色地貌.热带地理.2003年3月.第23卷.第1期;
  [2].刘尚仁,陈华堂,刘瑞华,姚锦洪.广东封开河儿口盆地的古地理环境初探.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月.第41卷.第6期;
  [3].宋方义,张镇洪,邓增魁等.广东封开峒中岩动物群和人牙化石的研究.纪念黄岩洞遗址发现三十周年论文集.1991)

  8. 北京猿人与南京猿人可能属不同进化度的两个种,南京猿人与现代人的祖先更亲近?
  南京猿人生存年代约为60万年前,而北京猿人的年代为42万年前(据沈冠军);南京猿人的脑容量约为860毫升,北京猿人的脑容量则为1059毫升,南京猿人脑容量偏小或许与单个女性个体有关;但从形态上看,似南京猿人的进化度高于北京猿人,南京猿人的高鼻梁有点像现代的欧洲人,而北京猿人外伸的嘴下巴和高眉脊有点像古猿。这是否意味着北京猿人与南京猿人可能属于不同进化度的两个种,南京猿人种与现代人的祖先更亲近,而北京猿人则像是跑到旁支去了?或者再推测北京猿人属于中国早期直立人的延续种,而南京猿人则属于60~70万年前再次从非洲走来的晚期直立人,则北京人的祖先(早期直立人)在中国,北京人的祖先的祖先(能人)在非洲,而南京人的祖先(早期直立人)在非洲,南京人的祖先的祖先(能人)也在非洲。
  张银运研究员认为,人种中的高鼻梁与冷气候环境有关,长鼻筒是为了暖和进入体内的冷空气而进化成的,高鼻欧洲人类只是在晚期智人阶段才开始出现。冷环境进化出高鼻子可在几万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高鼻子可说明当时属冰期气候或所属的高纬度地区
MRBOSH

  7. 中国古人类与尼安德特人有过基因交流?MRBOSH
  一些人类基因学认为,晚期智人源于十几万年前的非洲,其取代早期智人过程并不发生与之杂交的基因交流,分布于欧洲至西亚一带的尼安德特人属早期智人,按理所有的晚期智人都不应具有尼安德特人的特征。然而,中国的一些古人类头骨化石具有了一些尼人的特征(见: )。具备了那些特征就意味着有过或多或少的基因交流吗?我看也未必?尼安德特人在欧洲存在的年代是距今13.5~3万年前,如果与尼安德特人同时代或比尼人晚的中国智人化石有了尼人的特征,那就不能排除是与尼人进行基因交流的结果,但南京猿人的年代为60万年前,郧县2号约为50万年前,大荔人约为20万年前,马坝人12.9万年前,蓝田猿人则达上百万年前,要说这些古老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与尼安德特人有什么基因交流的话我想是弄错了。

   6. 吴新智教授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分馆的讲演文摘(摘自:古人类学研究新进展
  中国发现的人类化石具有一系列共同的形态特征,它们的颜面都比较低矮,比较扁平,鼻颧角较大,颧骨的额蝶突前外侧面比较朝向前方,在上方的额骨与在下方的鼻骨和上颌骨之间的骨缝表现为大致水平的弧线,鼻梁扁塌,眼眶呈长方形,鼻腔前口与眼眶之间的骨表面平或微凹,上颌骨颧突下缘弯曲,脑颅(头骨装脑子的部分)前部都有或强或弱的矢状嵴,脑颅最宽的部分在其前后径的中三分之一,上门牙的背面成铲形(中央洼陷,两侧边缘隆起)。这些特征在中国更新世化石中的出现率远高于其他地区,尤其应该强调的是这些特征综合出现于一个头骨的情况在中国更新世很常见,而很难见于其他地区。在直立人和早期智人阶段,印加骨(枕骨与顶骨之间的一块三角形骨)的出现率特别高。这些共同特征的存在表明中国的化石人类是连续发展的。
  在中国更新世,有一些头骨上的个别特征的表现与这些共同特征不一致。例如山顶洞101号和102号头骨鼻颧角较小,山顶洞102号头骨的颧骨额蝶突的前外侧面比较朝向外侧,柳江、资阳和丽江头骨的枕部有一块馒头状隆起,马坝头骨的眼眶呈圆形,南京1号和大荔头骨的鼻腔前口和眼眶之间都不凹不平却是隆起的,郧县2号和南京1号头骨的鼻梁高耸,蓝田上颌骨的颧突下缘不弯却呈一条斜向上外侧的直线,中国的晚期智人化石头骨至今没有发现印加骨。这样的一些特征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系统的头骨中却是很常见的。导致这些有异于中国寻常情况的特征的基因最可能是在或早或晚的时候来自境外,表明在更新世中国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很可能与境外地区的人群有过少量的杂交。
  中国人类化石中的共同特征,直立人和智人之间的形态镶嵌和与境外的少量杂交表明中国古人类的发展可以用“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八个字来概括。

  5. 从远古时代开始,中国的人口约有多少?(据罗德明等)
  100万年前:几万
  50万年前:十几万
  10万年前:约70~100万
  1万年前:约200~300万
  5000~2500年前的先秦时期:在1000万~1400万之间变化
  2200前(秦朝):2000万
  2000~300年前(西汉至清顺治):一直在4000万至7500万之间波动
  300年前清康熙(公元1684年):达到1亿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2亿
  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3亿
  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4亿
  公元1919年:5亿
  公元1949年:5.4亿
  公元1997年:12.3亿

  4. 是气候变冷促进了人类大脑的发育吗?MRBOSH
  自人类与黑猩猩分手时的600多万年以来,全球气候的总趋势是逐渐变冷,但过程叠加了几次急剧降温事件,第一次是在670~500万年,当时由于南极冰盖的扩展导致海平面下降了50米,水深达1000~1500米的地中海由于阻塞与干旱蒸发而一度变干,并形成了巨大规模的蒸发岩沉积(见《古海洋学概论》);第二次是在300~240万年前,是南极冰盖强烈扩张与北极冰盖形成时期;第三次是90~70万年前的变冷事件,那时中纬度山岳冰川开始发育;第四次就是7.5~1.1万年前的末次冰期,冰川冰盖的发育使海平面比现在低42~120米。
  人类的进化,与之对应的是:约在600~500万年人与黑猩猩分道扬镖;600~300万年前古猿阶段的脑容量为450~500毫升,而在250万年前的早期能人则猛增到600毫升;220~160万年前晚期能人脑容量为600~700毫升,150~78万年前早期直立人脑容量为700~800毫升,过程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但到了70~20万年前的晚期直立人脑容量就猛增到900~1100毫升,如110~78万年前年的蓝田猿人的脑容量为780毫升,而70万年前的郧县人则达1064毫升,42万年前北京猿人为1059毫升。末次冰期晚期智人的脑容量达到了1200~1500毫升,欧洲克罗马农人则达1300~1700毫升,其比现代的欧洲人还大。

  3. 闲聊:古人类曾坐外星飞船从非洲迁徙移到中国MRBOSH理由有三:
  1.根据生物学原理,人类只能出于同一个祖先,不可能是一个非洲起源,一个中国起源。因非洲发现了7006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普遍认同人类的祖先在非洲。中间必有一个从非洲到中国的迁徙过程。
  2.按正常情况,古人类从非洲迁徙到中国,沿途必须是一种住扎接力式的迁徙,一个劲地从非洲迁徙到中国是难以想象的。按理,若中国存在各时期的古人类遗迹,沿迁徙路线也应存在丰富的相应时期的古人类遗迹。
  3.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从非洲到中国的迁徙路线不是南亚就是西域-蒙古-新疆一线,但目前的情况是,在印度除在最北的克什米尔一处发现了250~60万年前57块年代不明的石器外,其它地区的古人类遗迹年龄都不超过20万年;西域及北部蒙古也未能发现与中国相对应的古人类化石。
  结论:鉴于中国各时期存在着丰富的古人类化石,人类起源于非洲,认为人类从非洲迁徙到中国,迁徙方式只能是坐外星人的飞船了。

  2. 认识人类起源说MRBOSH
  多少年前,理所当然地认为周口店北京猿人等中国猿人是中国人的祖先;
  几年前,听说人类起源于非洲,开始有点懵然,后来说这种外国观点太流;
  再后来,非洲起源说越来越多,且出自于世界权威刊物,说这家伙怎要来真的?
  人类200万年前第一次走出非洲、现代人类来自20~7万年的非洲,弄不懂什么基因但人家是权威刊物,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好给认了;
  人类为什么需三次走出非洲而不是一次到位?
  苦于无地质依据只当半信半疑;
  最近我们的专家通过模拟计算,说第四纪的两次陨星撞击曾引起气温降到零下48摄氏度达8年之久;
  蓝田猿人的脑容量约为780毫升,而陨县人则达1064毫升、北京人1088毫升,之间有突变;
  最后顺理成章的认识也该有了。

   1. 与东亚古人类非洲起源说不相符的情况MRBOSH
  最近发现的我国华北泥河湾大南沟遗址,推断其地质年代属上新世,年龄有可能达到300万年;安徽淮南八公山发现的两颗古猿牙齿的年代也达到约300多万年前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的年代被认为是250200万年前这些古人类遗迹的年代大早于约200万年前“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时。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在更早的时候人类已经走出非洲到达中国?如果是,他们又是通过什么路线进入中国?为什么在沿途的南亚和西亚未能发现更多的这种早期的古人类遗迹?难道存在独立起源、独立演化的中国早期古人类?或是别的猿猴类遗迹?
  如果说东亚古人类起源于非洲,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首选迁徙路线应途经西南亚-印度,但为什么印度甚少发现早期的古人类遗存,除近期在其最北的克什米尔发现有25060万年前57件石器外,其它地区遗迹的年代都不超过20万年前,如果说是炎热多雨的南亚气候把更早期的古人类化石淋滤掉了,但为什么连旧石器也没有?难道东亚古人类是通过西域-蒙古-新疆-甘肃-内蒙古一线进入中原地区?但为什么沿途地区也未能发现更多的古人类遗迹?
  在距今248万年前、78万年前、7.5万年前,全球生态环境发生了灾难性的突变,持续数年的低温天气有可能导致中、高纬度地区的古人类消亡,但为什么不留下属那时的大量的古人类化石?同样道理,是一颗陨星在六千五百万年前撞击了地球,导致了恐龙的灭绝,为什么不留下那时的大量的恐龙化石?
  与突变性演化有关的古人类化石,
78万年前的广西百色旧石器与陨击玻璃有共存关系,可认为属突变前的早期直立人遗迹,73万年前的湖北郧县人脑容量已达1064毫升,可认为属进化突变后的晚期直立人;202.8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可认为是越过了7.5万年前的灭绝死亡线;广西柳江人化石特征属晚期智人,在出土化石上方约1米的钙华板,铀系法的年代为距今67±6千年,柳江人化石应还比这个年龄老些,最近王頠对遗址钙板层铀系法测年,认为年代介于距今7万年至13万年之间或更早,柳江人的年龄已超出晚期智人的年代范围;广东封开罗沙岩遗址下、中、上三个层位取得的铀系法年龄值分别为7.94.82.24万年,柳江人和罗沙岩遗址都有可能说明7.5万年前的灭绝死亡线并不存在。
  近期,经考证被认为属10~5万年前晚期智人的遗迹还有:
不晚于7万年前的内蒙河套人、热释光年龄为8万年的三峡井水湾旧石器遗址(裴树文等)、铀系测年为4.7~10.5万年的云南西畴仙人洞遗址(张新锋等)、认为属9.4万年前的郧西黄龙洞遗址等